以前我觉得运营就是帮助产品实现价值,还觉得运营是计划与执行。
现在我觉得以前的认知都太过空洞,因为这样的理解并不能对运营工作的内容进行指导,自己也并不清楚怎么去实现产品价值,也不知道该定什么样的计划,以及执行什么内容。
现阶段我认为运营,就是能够把产品提升的所有的工作总和。
运营的基石就是店铺内的产品,因为有了产品,才知道到底要运营什么,要提升什么。但是眼光如果再高一点,是以运营店铺为主的话,所需要运营就不仅仅是店铺现有的产品,还包括对店铺将要运营产品的规划,所以运营的关键基石就是,对现有产品的提升,以及未来可能的产品规划。正因如此,运营的工作开端始于对现有产品的掌握,以及对市场的了解。对于操作层面,那就是对现有店铺商品的诊断,以及选品。
店铺诊断
店铺层级:反映店铺过去30天销售额的排名情况,层级越高,说明店铺越有优势,能够获得的资源就越多,店铺层级,也反映出现在店铺的运营水平,以及店铺产品的表现程度,店铺层级是目标,也是结果,如果销售额提高,那么店铺层级就能提升,店铺层级能否提升,也是销售额的结果。所以对于一个店铺的最重要因素,那就是销售额。目标始于销售额,也终于销售额
销售额分析:分析过去30天的销售额,或者季度销售额,能够反映出现有店铺的销售情况,能够得到以下,在具体知道各个品牌,各个款式,各个链接,各种属性的店铺表现,我们也就知道运营的侧重点是什么。
链接销售额占比:知道现有店铺哪些链接的销售额占比比较高,哪些比较低,就能够对于后续的运营工作,找到发力的侧重点
品牌销售额占比:知道店铺现有品牌下,哪些品牌的销量高,进一步知道哪些品牌下有多少个商品链接,就能知道该品牌下的单品销售额贡献是多少
属性销售额占比:了解到店铺哪些属性受欢迎
重点款式的分析:对于销售额占比较高的商品,通过对于链接排名,流量,转化的情况去和行业平均对比,就知道产品的差距在哪里。
流量低:关键词优化,主图优化,付费推广,报活动,(也可能是产品本身的问题)
转化低:sku规格优化,价格,搭配促销,客服话术优化,详情页优化
排名低:算坑产,刷单
dsr评分
付费占比
退款率占比
客服接待以及询单转化率
商品库存
动销率
流量
转化
客单
店铺预期的投入规模
供应商的拿货水平
款式的开发能力
仓库与发货水平
商品诊断
推广费用
流量
转化率
客单价
sku售卖分布
库存水平
退货率
市场选品
行业的周期性的了解,知道行业周期,知道了什么时间段是上升期,成熟期,衰退期,也就知道在什么时间段内选品,上架,推广。
消费者喜好,要知道买家购买商品的初衷是什么,消费者在意的因素有哪些,对于选品时,能够提高成功率。
关键词的市场容量,在选品的过程中,知道了哪些产品的市场容量,就知道款式的上限,以及竞争程度,根据自己的资源条件,选择相应产品。
直通车测款,选出点击率,收藏率,加购率都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款式。
新品打造
上架:产品图片,详情页,标题,sku的设置。
新品期:产品上架的前两个礼拜,破零,刷评价,刷成交
上升期:有评价后,付费推广。
成熟期:付费推广占比下降,自然流量稳定
后续:多款式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