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正常的人事变动。阿里巴巴是一家公司,任何人事调整都是正常的。调整后的结果如何,只有阿里巴巴内部相关人员知道。所谓冷暖自知就是这个道理。旁人无需去过度解读和关注一家公司的内部事务。希望中国至少有十家以上阿里巴巴这种业务的公司存在。现在阿里巴巴一家独大,不是一个好的现状。十四亿中国人,容得下十个阿里巴巴进行完全竞争,本人不希望垄断类型的公司出现。希望政府能管理控制好该类型的公司。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方可闲庭信步。这是正常的战略人事调整,阿里之所以可以成为今天这样的规模,离不开不断的人才迭代。彭蕾在蚂蚁金服掌舵已经八年,蚂蚁金服也从最早的支付宝成为了今天的科技金融巨头。彭蕾下一个使命是Lazada,而卸下蚂蚁金服董事长的担子之前,她已经告诉马云:“井贤栋已经堪当大任”。马云对井贤栋的评价是:一个理想主义、乐观主义和专业主义者的罕见结合。心怀星空,却能脚踏实地,用自己对未来金融服务业的理解和信念,对蚂蚁的担当,赢得了团队一致的认可。事实上,只要蚂蚁的使命不变,价值观不变,愿景不变,团队的变化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未来一直是在变化中的。
一个朋友的看法:我没觉得有太多新奇的地方。这个本来也是阿里多年的传统。每个不同阶段用不同的人,完成不同的任务,然后接力。而且,里面新人和老人的搭配,他们自身角色的变化,尤其是与新老业务、战略业务与成熟业务的匹配非常有意思。这里面有很人性的、辩证、奇妙的激励制度。。。涉及到价值观、颠覆性创新与微创新、业务的节奏。。几年来,有好多轮重复的案例了。彭蕾在金融科技的专业度上,应该不如井贤栋。但是你能发现,阿里每一轮新业务的诞生与颠覆性创新,恰恰诞生在看似不那么专业的人之手。你仔细体会里面的辩证就好。等业务相对稳健,进去成熟运营期,尤其是在复杂的环境里,带着镣铐跳舞甚至动辄得咎的时候,专业的人会更稳健一些。。。井贤栋应该更适合这个阶段的蚂蚁。彭蕾是“老人”了,负责东南亚那块业务。。以她那风格,不出点声音可能都很难,阿里国际化虽然短期不会在财务面有多大占比,但它事关很多,趟路子的清道夫、品牌塑造、市值管理的关键、阿里生态对外输出的通路、国际化团队建设等等。。老人换一个岗,负责新的业务,常常有奇妙的化学反应。这在阿里里面同样有好多案例了。。这里面有责任感,同样也有人性隐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一个公司的智力资本整体在流动,本身也是内部的开放。当然,整体看,18罗汉是在慢慢淡出前台,但也不以为他们闲着没事。。除了合伙人制度外,其实每次重大事件后,都有老人冲在前面趟路,维护价值观,稳定军心与士气,唤起整体的认同,这个也有好几个案例了。。而且,就算出去的阿里人,那种屌样也是阿里味的。。。一个公司,文化与价值观到底发挥没发挥作用,可见一斑。另外,蚂蚁换人,也能看出阿里这家公司的开放度与包容度。你能看到外界反复塑造内部人物形象,许多时候都有些个人英雄主义了,虽然有时过头,但阿里至少在言论归口上没有像其他公司高度控制、封锁,只留一个口。。。你对比一下其他公司哪怕互联网同行,这一点,至少本土看不到几个。。有的公司几万人,基本只有一个言论出口。。基本就是创始人。一个公司肯定不完美,里面也有矛盾,斗争,不过维持着这种活力,实在是很值得总结的了。。
井贤栋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2014年出任蚂蚁金服coo,2016年出任蚂蚁金服CEO,今天(2018年4月9日)又从彭蕾手上接下了蚂蚁金服董事长的接力棒。在加入阿里之前,井贤栋先后供职于太古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应该是正常的人事变动。阿里巴巴是一家公司,任何人事调整都是正常的。调整后的结果如何,只有阿里巴巴内部相关人员知道。所谓冷暖自知就是这个道理。旁人无需去过度解读和关注一家公司的内部事务。希望中国至少有十家以上阿里巴巴这种业务的公司存在。现在阿里巴巴一家独大,不是一个好的现状。十四亿中国人,容得下十个阿里巴巴进行完全竞争,本人不希望垄断类型的公司出现。希望政府能管理控制好该类型的公司。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方可闲庭信步。这是正常的战略人事调整,阿里之所以可以成为今天这样的规模,离不开不断的人才迭代。彭蕾在蚂蚁金服掌舵已经八年,蚂蚁金服也从最早的支付宝成为了今天的科技金融巨头。彭蕾下一个使命是Lazada,而卸下蚂蚁金服董事长的担子之前,她已经告诉马云:“井贤栋已经堪当大任”。马云对井贤栋的评价是:一个理想主义、乐观主义和专业主义者的罕见结合。心怀星空,却能脚踏实地,用自己对未来金融服务业的理解和信念,对蚂蚁的担当,赢得了团队一致的认可。事实上,只要蚂蚁的使命不变,价值观不变,愿景不变,团队的变化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未来一直是在变化中的。
一个朋友的看法:我没觉得有太多新奇的地方。这个本来也是阿里多年的传统。每个不同阶段用不同的人,完成不同的任务,然后接力。而且,里面新人和老人的搭配,他们自身角色的变化,尤其是与新老业务、战略业务与成熟业务的匹配非常有意思。这里面有很人性的、辩证、奇妙的激励制度。。。涉及到价值观、颠覆性创新与微创新、业务的节奏。。几年来,有好多轮重复的案例了。彭蕾在金融科技的专业度上,应该不如井贤栋。但是你能发现,阿里每一轮新业务的诞生与颠覆性创新,恰恰诞生在看似不那么专业的人之手。你仔细体会里面的辩证就好。等业务相对稳健,进去成熟运营期,尤其是在复杂的环境里,带着镣铐跳舞甚至动辄得咎的时候,专业的人会更稳健一些。。。井贤栋应该更适合这个阶段的蚂蚁。彭蕾是“老人”了,负责东南亚那块业务。。以她那风格,不出点声音可能都很难,阿里国际化虽然短期不会在财务面有多大占比,但它事关很多,趟路子的清道夫、品牌塑造、市值管理的关键、阿里生态对外输出的通路、国际化团队建设等等。。老人换一个岗,负责新的业务,常常有奇妙的化学反应。这在阿里里面同样有好多案例了。。这里面有责任感,同样也有人性隐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一个公司的智力资本整体在流动,本身也是内部的开放。当然,整体看,18罗汉是在慢慢淡出前台,但也不以为他们闲着没事。。除了合伙人制度外,其实每次重大事件后,都有老人冲在前面趟路,维护价值观,稳定军心与士气,唤起整体的认同,这个也有好几个案例了。。而且,就算出去的阿里人,那种屌样也是阿里味的。。。一个公司,文化与价值观到底发挥没发挥作用,可见一斑。另外,蚂蚁换人,也能看出阿里这家公司的开放度与包容度。你能看到外界反复塑造内部人物形象,许多时候都有些个人英雄主义了,虽然有时过头,但阿里至少在言论归口上没有像其他公司高度控制、封锁,只留一个口。。。你对比一下其他公司哪怕互联网同行,这一点,至少本土看不到几个。。有的公司几万人,基本只有一个言论出口。。基本就是创始人。一个公司肯定不完美,里面也有矛盾,斗争,不过维持着这种活力,实在是很值得总结的了。。
井贤栋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2014年出任蚂蚁金服coo,2016年出任蚂蚁金服CEO,今天(2018年4月9日)又从彭蕾手上接下了蚂蚁金服董事长的接力棒。在加入阿里之前,井贤栋先后供职于太古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