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百度金融和京东金融为何“去金融化”?栏目:国内电商   发布于:2019-04-27 14:45

“Fin-Tech”(金融科技)还是“Tech-Fin”(科技金融),尽管没有人能彻底明确地区分这两者的区别,但这并不影响这一“舶来词”在中国炙手可热的程度。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很多人尚未搞清楚二者概念之时,曾经的代表公司——蚂蚁金服、百度金融、京东金融近期又开始嚷嚷,“我们是科技公司,我们不是金融公司。” 这一股“去金融化”之风来得如此强烈,然而这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蚂蚁金服、百度金融和京东金融为何“去金融化”?
[ 标签:蚂蚁金服 ]

  • 全部评论(0
  • 1楼
    用户9816094256833 2019-04-27 19:45:31

    在中国当下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依然是核心,任何资金的流转都需要通过银行。科技金融企业中拥有银行牌照的少之又少,所以只能去金融化,加强其科技为核心的特质,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做出不一样的成绩,这就叫做去金融化。

  • 2楼
    妳的小诗诗Yu 2019-04-27 19:15:31

    据我所知,去金融化就是强调不做金融,因为金融业务是被国家重点监管的业务,监管极为严格,且极易引发负面事件和中国大的经济体系动荡,所以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都需要去金融化。

  • 3楼
    向小田科创观察 2019-04-27 18:45:31

    因为最新监管规定,金融业务只有持牌机构才能运营。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没有金融牌照。

  • 4楼
    电商报 2019-04-27 18:15:31



    金融科技领域风潮,正在遭遇一场巨变。金融科技领域风潮,正在遭遇一场巨变。目前,业界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对外宣称“去金融化”,并都不约而同地强化自身科技属性。4月23日,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经济”分论坛上,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再次强调,京东金融已经发展到2.0阶段,定位服务金融机构的数字科技公司。相较1.0阶段的开发数字化的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模式。在2.0阶段,京东金融将更多在帮助金融机构将数字资产化、资产数字化方向发力。这并非京东金融首次强调自身的科技属性。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陈生强就宣布,未来京东金融将不再做金融。当时,陈生强认为,中国不缺一家科技能力很强的金融机构,相反,京东金融应该回到核心能力,聚焦科技产品服务,运用科技手段为金融机构服务。金融科技,通常被定义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是指将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利用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电商报》记者梳理发现,除了京东金融以外,对于京东金融“去金融化”,蚂蚁金服、百度金融、易信也都先后表露过相同意思。同时,金融科技公司在削弱相关金融属性之后,均押注在了科技上面。以百度金融为例,博鳌亚洲论坛期间,百度高级副总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百度金融正在试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金融机构,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随着相关技术的革新,均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而在这其中,合作逐渐替代竞争,成为业界共识。同样以百度金融为例,截至目前,百度金融已经与超过400家金融机构展开合作。而基于这个前提,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只有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在金融监管持续趋严的同时,另辟蹊径,在科技领域占据核心地位,从而变相获得金融业的不可替代性。不过,有意思的是,就在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去金融化”,转型科技公司的同时,传统的商业银行却选择在金融科技领域,全面发力。4月18日,建设银行旗下的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成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设立的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 5楼
    首席投资官 2019-04-27 17:45:31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四维认为:经济金融化是指在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即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信贷等在内的广义金融业在一个经济体中的比重。经济金融化一方面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而“过度金融化”则会切实影响国计民生,给国家甚至世界经济带来致命危害。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业务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资金脱离实体经济,流到投机领域,使血与肉的关系日益渐远。国家对此提出“脱虚向实”,“去杠杆”等方向,以完成“去金融化”过程。互联网金融借助工具创新,成为当下的金融热点,在丰富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社会危害和经济风险,其实质并没有改变吸储和放贷本质,但却为不法分子提供了运作便利,使得形形色色的非法集资层出不穷。而对于大型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尽管没有哪家公司会承认其强化“科技”定位,弱化“金融”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金融监管影响,但这一客观存在却不容否认。蚂蚁金服、百度金融、京东金融以及腾讯金融意识到科技之于未来的竞争力,先后发声将“去金融化”,致力于成为向金融机构输出技术的最佳供应商。




  • 6楼
    港股美股都爱炒的港漂 2019-04-27 17:15:31

    谢邀~所谓“去金融化”,就是强调“不做金融”。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对外表示,未来京东金融将不再做金融;百度高级副总裁兼百度金融负责人朱光向媒体称:“百度金融已进入分拆最后阶段;未来分拆后,百度金融并不会谋求全金融牌照和控股权,只会获得必要的未来‘试验田’以验证金融科技能力。”2017年4月,蚂蚁金服曾对外宣称:“目前申领牌照所从事的金融业务,目的并不在金融本身。我们是想通过这些试验田,去沉淀底层的技术,这些技术也会开放地去帮助金融机构做好Fin。”日前京东也如愿以5亿元入股安联财险中国,成为“二当家”。一年前,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关于“未来京东金融将会进入证券、征信、银行领域,正在申请保险牌照,也可能会以投资购买的方式进入保险行业”的表态言犹在耳。但是,大家都不是傻子。一边说不做金融,一边又努力拿金融牌照,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众所周知,“金融强监管”是绕不过去的一大因素。在互联网金融经历过十年的野蛮生长之后,监管在这一行业开启强势的“除杂草”模式。无论是在支付业务、基金销售业务,还是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等领域,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在近一两年所受到的限制越来越紧,这是大家有目共睹之事。大家不约而同地强化自身科技属性,也是因为越来越意识到“科技能力”之于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性。“京东金融、百度金融以及腾讯金融都想成为向金融机构输出技术的供应商,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将是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上游企业。”上述高管指出,纯金融业务的竞争,再强大的公司也很难同银行、保险、券商等这样的巨头竞争,唯有科技才能颠覆。


    大家好,我是港股美股都爱炒的港漂,欢迎关注我。 我的心愿是,年年是牛市。

  • 7楼
    寡语2018 2019-04-27 16:45:31

    1、最主要应该是政策监管因素。第一个季度,金融行业的监管仍然在加强,各种政策频出,去杠杆工作将加速推进。从数据上也能看出,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都在下降,尤其是表外融资规模同比减少1万亿。蚂蚁金服、百度金融和京东金融作为巨头公司,一举一动能够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必然会受到监管的重点关注。那么远离政策风险较大的金融业务,也是一种策略选择。2、这可能意味着三大公司不会自己发行金融产品,更多的是做平台和渠道,对接其他金融公司产品,以提供服务为主。3、三大公司强调自己是科技公司,那么其服务可能离不开大数据,精准营销,AI推荐等。4、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三大公司将金融业务剥离后,可能也是为了独立上市。这可是大事情。强调科技属性,上市容易,估值也会高一些。相对来说,蚂蚁和京东有电商的服务场景,估值可能会高一些,百度金融缺乏场景,可能会稍微差一点,除非技术层面更先进。

  • 8楼
    嚯嚯活或 2019-04-27 16:15:31



    谢谢悟空邀请。阿里巴巴、百度、京东是互联网科技的巨头,其旗下的蚂蚁金服、百度金融、京东金融也是目前国内科技金融的代表企业,当然蚂蚁金服的量级是其他两家无法比拟的。以蚂蚁为代表的科技金融企业为何“去金融化”,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金融强监管金融行业是高度强监管的行业,尤其近一年来,金融行业的监管在顶层设计、监管内容和深度都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金融行业的创新受到越来越多的约束。以蚂蚁为代表的科技金融企业是以科技的力量颠覆传统金融行业,越来越多的资金流不受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金融风险。2.缺乏核心科技金融企业在第三方支付、众筹、网贷、消费金融等方面确实具有传统银行难以比拟的优势,但是在中国当下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依然是核心,任何资金的流转都需要通过银行。而科技金融企业中拥有银行牌照的少之又少。3.强化科技属性科技金融企业,其核心的竞争力还是要强化科技的属性,以科技的力量改变金融,因此,以蚂蚁为代表的企业当然更愿意强调自己的科技属性,弱化金融的属性。若底层的科技足够成熟、高效、赚钱,那么目前的金融业务就是“试验田”,一旦达到上述目的,完全可以作为传统金融企业的上游企业,真正做到“金融服务”企业。总之,以蚂蚁为代表的科技金融企业的“去金融化”只是一个目标,在商言商,如果买服务的钱比做金融赚得多的时候,当然可以完全去金融了。

  • 9楼
    独角兽工场 2019-04-27 15:45:31

    之所以现在以蚂蚁金服的代表的各个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强调“去金融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家对互联网金融越来越严格的监管措施。无论是原先火热的P2P,还是后来居上的消费金融,在互联网金融经历过十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国家开始在这一行业开启强势的监管模式,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去除不合规和不够强的平台,留下生命力强的继续发展。无论是在支付业务、基金销售业务,还是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等领域,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在近一两年所受到的限制越来越紧。虽然科技金融企业在第三方支付、个人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等方面确实具有传统银行难以比拟的优势,例如准入门槛低、年化率高、放款方便快捷等等。但是在中国当下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依然是核心,任何资金的流转都需要通过银行。而科技金融企业中拥有银行牌照的少之又少,所以只能去金融化,加强其科技为核心的特质,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做出不一样的成绩。

  • 10楼
    毛琳Michael 2019-04-27 15:15:31

    因为金融业务是被国家重点监管的业务,监管极为严格,且极易引发负面事件和中国大的经济体系动荡,所以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都需要去金融化。



    蚂蚁金服不仅只有金融业务,但由于2017年消费金融为蚂蚁金服主要的营收来源,而无论是花呗、借呗、还是余额宝本身都是成为蚂蚁金服被媒体报道的主营业务,因此监管部门或将蚂蚁金服当做金融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管,这对蚂蚁金服未来业务发展和创新是致命的。现金贷一直是国家激烈管控的行业,特别是校园贷、裸贷事件层出不穷,在2017年10月从校园贷转型到现金贷的趣店市值突破100亿美元,此后趣店引发行业舆论危机。12月1日,监管部门下发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给过去一两年迅猛发展的消费金融特别是现金贷业务刹车,这对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企业影响极深。




    对于蚂蚁金服最受影响最大的是小贷ABS发行受限,蚂蚁金服之所以能在高峰期攫取高额利润,主要得益于发行旗下花呗和借呗这两大业务借助ABS产品融资进行高杠杆运作,财报显示,趣店仅在2017年Q3就为蚂蚁金服贡献了1.8亿收入。

说点什么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