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软非把服务器沉在海底?而华为却放置在深山中,有什么不同?
二零一八年六月,微软将一个长度十二米,直径约三米的数据中心沉入了苏格兰的海底,这个数据中心装载着八百四十八台服务器,准备进行长达五年的可靠性测试。但电器大都是特别怕水的,为什么微软还要将服务器部署在海底呢?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给服务器降温,我们的个人电脑都要使用到风扇来给CPU散热,更何况是无数台服务器聚集在一起的温度了。对此服务器的各大厂商们也都想尽了降温方法。比如华为就在贵州的一座大山上建立了一个数据中心,因为这里的气候适宜,即便是在最炎热的夏季温度也只有二十度左右。还有位于杭州千岛湖的阿里巴巴,也利用了深层湖水的循环流动来给服务器散热。以及距离北极圈不过七十千米的facebook,更是利用了这里的冷空气来给服务器降温。而微软公司将服务器放入海底的这个想法则是利用了水的传导性。与其花费巨额代价买空调或者风扇降温,不如直接将服务器沉入海底,利用可再生能源给数据中心带来足够的能量。这个项目被称为Natick。微软公司为了让这个方案可行,也是下足了血本,他们请来了法国的一个专门研究军用潜艇密封性和防水性的专业团队,并用一百五十天时间尝试试验才取得成功。不过这个方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部署在海里的服务器无法进行正常维护,只能持续几年时间后重新取回,然后再用新的服务器来代替。所以微软为了延长服务器的使用寿命,会用氮气填充来防止内部的腐蚀。其实早在二零一五年八月,微软就曾在加州的海岸附近进行过为期四个月的试验性尝试,最后的结果跟预期相符,因此才将这个项目延续下来。而这个项目的好处除了降低成本之外,还值得一提的就是距离了。延迟对于网络提供者来说简直就是灾难,而降低延迟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服务器尽可能的靠近用户。目前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距离海岸两百公里以内的范围,而将服务器部署在这里,无疑是大大降低了延迟的问题。因为现在云计算逐渐成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它集合了众多计算资源,让每一位网民都可以随时获取资源,而这背后真正依赖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云朵,是陆地上有无数台服务器构成的数据中心。那么对于数据中心来说冷却属于数据中心的主要成本因素,所以怎么解决冷却降温这个问题就是节约成本要考虑的最大的问题。Facebook位于瑞典吕勒奥的数据中心,距离北极圈不到70km,这里常年低温可以将冷空气吸入散热。阿里巴巴位于杭州千岛湖的数据中心,这里年平均气温17 ,可以利用深层湖水的循环流动,帮助服务器降温。而腾讯位于贵州贵安的数据中心,这里有五条山洞,隧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安全隐蔽且温度较低。微软更是脑洞大开,直接将服务器沉到了海底,想要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却能力,打造一个绿色节能的海底数据中心。所以这没有什么是尖端技术。只是微软为了节省维护服务器(包括冷却)的费用而已。就比如华为在大山深处建立数据中心一样,他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

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在哪 数据中心的作用有哪些
阿里巴巴的数据中心多了。。。。。 张北数据中心千岛湖数据中心这些都是业界特别有名的数据中心。关于数据中心的作用,这个问题太大了,建议你去百度了解下。 可以百度XDC了解下现在高标准数据中心的建造标准

淘宝和阿里巴巴的服务器是在哪个省的
ping 淘宝得到的服务器IP是:[119.167.235.251],百度查出是山东省青岛市。 ping 中国阿里巴巴的服务器IP是:110.75.195.1,百度查出是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市文二路391号西湖国际科技大厦裙楼2层 位于古翠路和文二路的交界口 附近有X2路、19、K19路
他们采用的是CDN加速,每个人ping出的ip都不一样的,具体这个得咨询他们公司了!

为什么微软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水下?数据中心制冷有多花钱?
从数据分析来看数据中心无疑是“能耗大户”。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的耗电量近亿度。2018年全国数据中心消耗的总电量为1608.89亿度电,比上海市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1567亿度)还要多,相当于三峡大坝全年的发电量。如今,数据中心消耗了全球约2%的电力,华为负责研究可持续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安德斯·安德雷表示,到2030年数据中心会消耗全球8%电力。当你拿起手机,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答案的时候,可能永远不会想到,这一次搜索,就会消耗一盏8瓦灯泡一个小时的电量。所以低能耗数据中心呼之欲出,这不仅关系到环境的可续发展,也决定了算力的成本和服务的竞争力。Facebook把数据中心建到了北极、微软则选择了“海底捞”、阿里巴巴将数据中心建到了千岛湖坝上,而我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将数据中心建在了山洞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降低能耗,降低成本据IDC统计一个传统的数据中心平均的使用年限为9年,超过7年的设施都趋于陈旧。假定使用年限为10年,其中电力能耗占据所有成本的20%、场地费占15%、冷却设备费用占6%,这三项合起来的超过了40%。能源只有47%的部分进入了服务器,而41%的部分变成热量消耗掉了。机架风扇、空调、泵机和散热塔消耗的能源占据了数据中心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微软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有以下几点好处:大量的沿海海床可以免费使用,而不必付产地使用费,不用建设庞大的基础设施。可以利用海洋的潮汐运动、和海面风能产生的廉价电力为数据中心供电。数据中心在海底可以用海水来进行服务器的冷却,并且可以避开绝大部分的自然灾害。世界50%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线附近,并且全球互联网的主干光缆都位于海底。海底数据中心可以减少数据包延迟。今年7月份,微软位于英国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35.66米深的数据中心(2018年放置)打捞起来了,864台服务器只有8台发生了故障。数据中心采用海底流动的海水自然冷却,可靠性是其他同类产品的8倍。如此这样,省下了场地费、电费、冷却设备费用、一定量的维护费用,省下的这些费用就变成了巨大的收益,买肉吃不香吗?何必白白地浪费掉。构建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成为了这个时代迫切的需求建数据中心已经优先地考虑全年低温时间较长的地区、河边或者海边等水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充分的利用自然冷源赖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微软、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构建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作为绿色节能技术的行业推动者和践行者,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基于自身经营需要,同时也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需要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为什么微软将数据中心放在水下?

阿里云服务器放在千岛湖湖底为什么
阿里云服务器放在千岛湖湖底的原因为:因为服务器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维护高温对于服务器产生的损害。阿里云设在千岛湖的数据中心正式启用。位于淳安县清溪新城珍珠半岛广场,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可容纳万台服务器,是目前省内单体建设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中心的建立将满足阿里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的应用需求,尤其将承载今年“双11”当天的数据计算任务。阿里云在全国,包括北京、青岛、杭州、上海、广州、深圳都有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以低碳、节能、环保、生态为主题。扩展资料:阿里云服务器介绍如下:千岛湖地区年平均气温17℃,其常年恒定的深层湖水水温,足以让数据中心90%的时间都不用依赖湖水之外的制冷能源,制冷能耗节省超过8成。具体操作为,经过过滤去除杂质的深层湖水,通过全封闭的管道流经数据中心各楼层,帮助服务器降温。再流经2.5公里的青溪新城中轴溪,作为城市景观呈现,最终回到千岛湖。此外,数据中心还广泛地采用光伏太阳能。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阿里云3年2000亿加码新基建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208核、6TB内存!阿里云发布全球最强云服务器:挑
由于千岛湖地区年平均气温17°C,常年恒定的深层湖水水温足以让该数据中心90%的时间都不依赖湖水外的制冷能源,制冷能耗节省超过8成。该数据中心的最大特点是节能环保,9成时间将利用千岛湖深层湖水制冷,与普通数据中心相比,全年可节电约数千万度,减少碳排放量相当于1万多吨标煤。除了节能,该数据中心一大特色是节水,设计年平均WUE(水分使用效率)可达0.197,打破此前由Facebook俄勒冈州数据中心创下的WUE0.28的最低记录。阿里云服务器的优势云服务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弹性伸缩、多样化配置以及稳定可靠,用户可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创建,修改,释放阿里云服务器配置,同时云服务器相对于其他服务器来说稳定可靠性高很多,即使是硬件出现问题,其数据也不会丢失。总的来说,阿里云服务器可以快速创建、删除,包年包月和按量付费等不同的计费方式有助于用户更加科学的使用云服务器,减少成本的同时提升效率。而云服务器本身在数据安全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可以让用户更加放心的使用阿里云服务器,用户要做的更多的是项目的运行,而不用去担心服务器本身的硬件故障。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新闻网--阿里巴巴千岛湖数据中心正式启用 打破节水记录
为了降温。 服务器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维护高温对于服务器产生的损害,机房都配有降温的装置来维持机房温度。像阿里云这种几万台服务器的规模,制冷费用可想而知,放在千岛湖湖底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想买阿里云服务器,可以搜索好侠客优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