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行政公署(阿里地区行政公署在哪个城市)栏目:淘宝   发布于:2024-03-28 07:23

介绍一下西藏的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地区,驻地噶尔县。元朝称纳里,明朝称俄力思。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区级行政区划,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地理坐标为东经78°23′40″~86°11′51″,北纬29°40′40″~35°42′55″。土地面积33.71万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全地区总人口95803人。地区行政公署驻噶尔县狮泉河镇。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扩展资料:阿里地区的历史沿革:“阿里”一词是藏语音译,意为“属地”、“领地”、“领土”等。直到9世纪初,这里仍称“象雄”。在汉文史籍中,不同朝代对其称呼各异。在藏文古籍中,吐蕃王朝赞普之后裔来到这块原属象雄十八部的政治区域后,这块上部区域名副其实地臣服于赞普后裔的统辖之内,故此,才有“阿里”的称谓。阿里古为藏族地区早期的“十三小邦”之一,汉族史籍称为“羊同”。羊同经过逐步发展,在约公元4-5世纪建立了象雄王国,鼎盛时将地域划分为内中外三部,内象雄大体为今阿里地区所辖范围。古格王朝在公元13世纪随西藏一起归属元朝(1206-1368),统属于元朝设立的“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元代称“纳里速古鲁孙”,阿里地区的具体事务则交由萨迦地方政权处理。明朝(1368-)在管理西藏方面基本沿用元朝的旧制。明朝洪武皇帝在今克什米尔东北和藏西设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明代称“俄里思”,到了清代方称“阿里”。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由汗庭任命管理(甘丹颇章政府是其中的下级政府,而且只有部分管理权),后期是拉藏汗任命女婿康济鼐管理阿里区域,后来,在清中央政府的扶持下,阿里地区逐步归入西藏噶厦地方政府,后又设立宗(相当于县)和管理阿里地区的总管——“阿里基巧”。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堆里嘎本驻噶大克(即噶尔雅沙)。辖布达巴、日土、噶大克。1954年设阿里总管,管辖仲巴洛强、普兰宗、札布让宗、达巴宗、日土宗、噶大克等宗溪。1960年设阿里专区,专署驻噶尔昆沙。以噶尔宗设噶尔县(驻雅沙);以日土宗设日土县;以革吉设革吉县(驻那坡);以改则设改则县(驻隆仁,又称鲁玛仁波);以仲巴洛强溪设仲巴县(驻札东);以普兰宗设普兰县;以札布让与达巴2宗合并设札达县(驻托林)。辖7县。1962年将仲巴县划归日喀则专区。辖6县。1966年阿里专署由噶尔县迁驻噶尔县狮泉河。噶尔县由雅沙迁驻昆沙(因民主改革时在昆沙设噶尔新乡乡政府,故昆沙又称噶尔新村)。1970年阿里专区改为阿里地区,地区驻噶尔县狮泉河。由改则县的路南4区设立措勤县(驻门董)。阿里地区辖噶尔(驻昆沙)、革吉(驻那坡)、札达(驻托林)、措勤(驻门董)、日土、改则(驻鲁玛仁波)、普兰等7县。1979年3月7日复归西藏自治区领导。同年2月5日正式成立阿里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地区行政公署驻狮泉河镇。辖噶尔、普兰、措勤、革吉、改则、扎达、日土7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里地区
阿里,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全地区面积约30万余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共辖七个县,人口仅六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阿里是喜马拉雅兴山脉、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相汇聚的地方,又是境内外几条著名江河的发源地,故而,阿里又被称为"万山之祖"、"百川之源"。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原野辽远无际。因此,阿里的地貌以冰雪、册岩和湖泊为其特征,历史上曾经把这种特征概括为冰雪围绕的"普兰"、岩石围绕的"古格"、湖泊围绕的"玛宇",总称为"阿里三围"。 这是一片像信仰一般神秘的土地。人们将西藏喻为世界屋脊,阿里则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人们视西藏为文化之迷,阿里则是谜中之谜了。追随朝对圣者的足迹,可以去朝"信仰之山"冈仁布钦和"江河之母"玛旁雍措,从皑皑冰雪和冥冥波光的暗示中,从山湖之间的庙宇传出喃喃诵经声中,去领悟山神水灵和哲人智者的启迪,即使你是一个无神论者;在雄浑古朴的古格王朝遗址前,逝去的时间之流似乎在缓缓回流,让人惊叹于前人的业迹和伟大的艺术创造,从而发思古之幽情,即使你并不是一个历史学家;当你在碧波荡漾的班公湖和万鸟岛,看那些飞舞的精灵扇动洁白的翅羽,把大地的灵感带往蓝天,又把蓝天的气息带到大地,你当会在自然的和谐中感受真正的美,即使你不是一个自然主义者;而当你在草原的帐篷里品着酥油茶,听着牧民的歌唱和传奇,随着那粗犷的旋律跳起奔放的舞蹈,会油然生发出一种对古朴民风的仰慕,即使你并不是一位民俗学家……在这些历史之 谜、文化之谜、宗教之谜背后,活动着一位更加伟大的自然之神。在这里,人们更能理解为什么在如今的世界,片段与环境会成为一种现代信仰。 阿里,因其路路途艰辛而为勇敢者所向往,因其湖光山色而为观光者所梦想,因其丰厚遗迹而为学者所追寻,因其神灵所在而成为朝圣者的极致。阿里之旅,乃是一种精神之旅,信仰之旅。行政区划截至2005年12月31日,阿里地区辖7个县。阿里地区面积304683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2003年)。噶尔县 面积18087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001。县人民政府驻狮泉河镇。普兰县 面积12539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500。县人民政府驻普兰镇。札达县 面积24580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600。县人民政府驻托林镇。日土县 面积71963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700。县人民政府驻日土镇。革吉县 面积55287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100。县人民政府驻革吉镇。改则县 面积99324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邮编859200。县人民政府驻改则镇。措勤县 面积22903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300。县人民政府驻措勤镇。*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历史沿革堆里嘎本、阿里总管、阿里专区、阿里地区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堆里嘎本驻噶大克(即噶尔雅沙)。辖布达巴、日土、噶大克。1954年设阿里总管,管辖仲巴洛强、普兰宗、札布让宗、达巴宗、日土宗、噶大克等宗溪。1960年设阿里专区,专署驻噶尔昆沙。以噶尔宗设噶尔县(驻雅沙);以日土宗设日土县;以革吉设革吉县(驻那坡);以改则设改则县(驻隆仁,又称鲁玛仁波);以仲巴洛强溪设仲巴县(驻札东);以普兰宗设普兰县;以札布让与达巴2宗合并设札达县(驻托林)。辖7县。1962年将仲巴县划归日喀则专区。辖6县。1966年阿里专署由噶尔县迁驻噶尔县狮泉河。噶尔县由雅沙迁驻昆沙(因民主改革时在昆沙设噶尔新乡乡政府,故昆沙又称噶尔新村)。1970年阿里专区改为阿里地区,地区驻噶尔县狮泉河。由改则县的路南4区设立措勤县(驻门董)。阿里地区辖噶尔(驻昆沙)、革吉(驻那坡)、札达(驻托林)、措勤(驻门董)、日土、改则(驻鲁玛仁波)、普兰等7县。(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阿里地区总人口77253人。其中: 普兰县 7919人、札达县 6384人、噶尔县 13364人、日土县 7175人、革吉县 12826人、改则县 17502人、措勤县 12083人。
我对阿里的了解就是海拔很高,在西藏的西边,景色很美,但是空气很稀薄,是信徒们必去的地方,据说是绕着什么山谷还是湖泊来着走走圈可以人生圆满,再有就是知道这里曾经有一个古格王朝很有名
网上的摘要很详细了。楼上的也说了 我在阿里当过5年兵 改则和措勤没去过之外 其他地方可都到遍了
介绍一下西藏的阿里地区

西藏阿里地区共有多少村居

摘要您好,阿里地区调整为7县、7镇、37个乡、141个村(居)委会。辖7个县:噶尔县、普兰县、札达县、日土县、革吉县、改则县、措勤县。地区行政公署驻噶尔县狮泉河镇。辖县面积(平方千米)邮政编码人口政府驻地噶尔县1808785900113364狮泉河镇普兰县125398595007919普兰镇札达县245808596006384托林镇日土县719638597007175日土镇革吉县5528785910012826革吉镇改则县9932485920017502措勤镇措勤县2290385930012083改则镇
西藏阿里地区共有多少村居

阿里是哪里?

阿里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行政区。元朝称纳里,明朝称俄力思。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区级行政区划,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地理坐标为东经78°23′40″~86°11′51″,北纬29°40′40″~35°42′55″。地域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全地区总人口95803人。地区行政公署驻噶尔县狮泉河镇。 阿里地区的面积有30.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面积;从阿里地区现在的首府狮泉河镇向东到拉萨,有1750公里,相当于京杭大运河的全长;阿里的平均海拔4660米,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在这片少人涉足的高亢原野之上,包含了许多令人神醉的自然景观和亘古遗存。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阿里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南部和西南部为深切的沟、谷及零星的冲击扇地带;东部及西北部地势相对平缓,形成宽谷和一望无际的草原戈壁。总的地势特征是从南到北高原面次第抬升,而各大山脉主脊线逐渐降低,最高点为普兰县境内的纳木那尼峰,海拔高程7694米,最低点在札达县什布奇附近的朗钦藏布河谷,海拔高程2800米,最大相对高差4894米。 阿里地区的面积有30.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面积;从阿里地区现在的首府狮泉河镇向东到拉萨,有1750公里,相当于京杭大运河的全长;阿里的平均海拔4660米,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在这片少人涉足的高亢原野之上,包含了许多令人神醉的自然景观和亘古遗存。
阿里是哪里?

行署是什么单位?

行政公署(原称专员公署,简称专署),简称行署,其行政领导称行署专员。行政公署是中华民国时期的行政督察区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简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将原“行政督察区”改为专区,则成为“行政专员公署”的简称。1967年-1971年,专区逐渐改为地区,作为“地区行政专员公署”的简称,成为正式的机构名称。管理一般地区的行政公署叫地区行政公署,管理盟的行政公署叫盟行政公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行政公署是地方政权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的行政公署,相当于省级政权机关。督察地位变化:1、督察区阶段是协管:中华民国时期的省级体制是省管县,督察行署是省级政府的派出机关,督察专员是派出员,行署只是一种片区性质的督察、协管,不属于一级政府,没有政府的一般部门。2、专区阶段起是统管而具有政府的一般职能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经济和社会事务发展而需要扩大行署,专区行署有政府体系(各职能部门),统管县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级体制是省管地区行署(和盟行政公署)。这时的行政公署虽不是一级政府,但已经具备省与县之间的二级行政区的行政地位。因此,地区行署改为地级市政府,各职能部门(行政管理体系)几乎没变,只是自主权多了一些。组织规划地区行政公署不是地方人民政府,不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领导,而是作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受省级人民政府领导,且不拥有地级市才有的财政权、行政决策权 、计划权等。但地区行政公署的职能近似于地级市与自治州的人民政府。目前,在一些地方仍设立地区行政公署,而不是设立地级市,主要原因是地区内没有中心城市能辐射、吸引、带动整个行政区内的各县。最典型的例子是西藏的阿里地区,阿里地区行署驻地狮泉河镇仅有12000居民。中国共产党在地区的地方组织称为“地区委员会”,简称“地委”。与地级市的中共市委设有常务委员会不同,地委不设常务委员会。一个地区的地委委员的数量在10人左右,相当于地级市的市委常委。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行政公署
行署是什么单位?

阿里地区属于哪里?

阿里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行政区。元朝神绝称纳里,明朝称俄力思。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区级行政区划,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兆肢高原自然风貌。地理坐标为东经78°23′40″~86°11′51″,北纬29°40′40″~35°42′55″。地域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全地区总人口95803人。地区行政公署驻噶族瞎世尔县狮泉河镇。阿里地区的面积有30.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面积;从阿里地区现在的首府狮泉河镇向东到拉萨,有1750公里,相当于京杭大运河的全长;阿里的平均海拔4660米,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在这片少人涉足的高亢原野之上,包含了许多令人神醉的自然景观和亘古遗存。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阿里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南部和西南部为深切的沟、谷及零星的冲击扇地带;东部及西北部地势相对平缓,形成宽谷和一望无际的草原戈壁。总的地势特征是从南到北高原面次第抬升,而各大山脉主脊线逐渐降低,最高点为普兰县境内的纳木那尼峰,海拔高程7694米,最低点在札达县什布奇附近的朗钦藏布河谷,海拔高程2800米,最大相对高差4894米。 阿里地区的面积有30.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面积;从阿里地区现在的首府狮泉河镇向东到拉萨,有1750公里,相当于京杭大运河的全长;阿里的平均海拔4660米,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在这片少人涉足的高亢原野之上,包含了许多令人神醉的自然景观和亘古遗存。
阿里地区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地区郑森,公元前后称“羊同”信丛郑,元朝称“纳里”,明朝称“俄力思”。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滑颂)。
西藏!!!!
阿里地区属于哪里?
[ 标签:]

  • 全部评论(0
说点什么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