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被罚182亿,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阿里巴巴集团违反了《反垄断法》。阿里巴巴对淘宝,天猫的商家进行二选一行为,禁止他们选择其他电商平台,如果入驻了淘宝。天猫,就不能选择其他电商平台。阿里巴巴集团的垄断行为阿里巴巴集团的这一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禁止“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根据相关规定,处以阿里巴巴销售额的4%的罚款,也就是182亿。阿里巴巴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强迫商家不能选择其他平台这一行为,已经发生了很多年。对于淘宝天猫的商家来说也非常苦,因为他们也想选择京东,拼多多等这些电商平台。因为只有入驻的平台多,客户才会更多,对商家来说利润也会高一点。但是阿里巴巴为了加强自己的垄断地位,强行禁止他们选择。这次判罚也是实至名归,对于商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对于互联网反垄断会越来越严格阿里巴巴被罚182亿开启了中国反垄断的进程。因为在之前中国从来没有罚过这么多的罚金,这次也是开了一个好头。在前几年,中国因为经济发展太快,导致相关的法律没有跟上,也发生了互联网垄断越来越严重。像腾讯,美团,京东这些互联网巨头都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让商家用户二选一,让生活非常不方便。就比如在淘宝买东西,不能用微信付款。在京东买东西不能用支付宝付款。互联网资本跑马圈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些互联网资本巨头他们获得垄断地位之后拥有大量的资本。当他们发现一个可以赚钱的行业,就会用大量的资本把其他中小型企业挤走,从而获得垄断地位。但是这种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因为在以后会有越来越完善的《反垄断法》等着他们,只要违反了《反垄断法》,就会面临大额罚金。用户和商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
我个人觉得阿里巴巴集团之所以会被罚182个亿,是因为他们在市场上面垄断,导致整个市场的竞争并不和谐。
因为阿里巴巴集团垄断现象太严重了,现在的国家是“社”不是“资”,这样的集团是需要被整治的。
因为阿里巴巴集团违背了反垄断法,将淘宝的电商行业垄断。所以国家根据法律给阿里巴巴一定的惩罚,所以最后被罚了这么多。
阿里巴巴因为垄断被罚款的,在市场上阿里巴巴在面对平台服务中实施“二选一”的制度,这是一种垄断行为,禁止国内其他商家在竞争中参加的行为,因此获得不正当利益。

阿里巴巴港股大涨,导致股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阿里巴巴上涨幅度比较大或许与之前美国打压中概股的有关。在目前来看,中概股已经释放出强劲的上涨动力,并且阿里巴巴已会港二次上市,受制于美国的打压压力相对与之前较为减小。阿里巴巴-SW 09988市值达到5.5亿港元。阿里巴巴本来就是国内乃至全球最为优秀的科技公司,其在港股上市后自然更方便的被国内投资者投资,而阿里在港股流通的股份市值相对比较小,起初只有1000亿左右港元,现在1400多亿。头部公司会有龙头效应,吸引到更多的资金关注,股价自然上涨,而港股上涨了,与美股之间会有价差,美股那边自然会快把差价补上去。受到美股的行情影响,阿里巴巴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电商确实正在改变国内的商业格局,对于消费者来说,自从网购时代以来,从一开始的鞋子、衣服等到如今的家电、汽车配件等不一而足,真可谓足不出户满足生活的一切。也就是说,电商已经完全影响到全民的生活领域。因为投资股票主要是投资者对标的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潜力和所在行业,甚至整个全球经济的综合预测。换句话说,那些长期投资阿里巴巴股票的投资者主要是看重电商行业及阿里在行业的地位,绝不是看一时的交易金额增长。受到美股的行情影响,阿里巴巴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下跌了1.4%小于到道琼斯指数2.32%和纳斯达克2.78%的跌幅,更小于苹果5%以上的跌幅。同期中概股雪球30指数下跌3%,因此,阿里巴巴的下跌幅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的,但是也没有上涨。遇到危机时就拉股市,企业经营困难了美国最常用的手法,遇到危机时就拉股市,企业经营困难了,资金短缺怎么办,这时美联储把廉价的资金放出去,资金没地方去只好进入股市,把股价推高,企业就有了现金,更容易走出危机,企业走出危机,美国经济危机也就结束了。这就是美股指数编制的优秀之处,我们可以看到,美股中现在大涨的是科技,这也是为什么纳指能创新高的原因,是因为美股中最优秀的公司业绩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受到多少影响,亚马逊、脸书、微软、苹果、谷歌、阿里都已经接近或已经创了之前的新高,纳指反应的是这些公司的走势。股市的长期上涨不但不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反而会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美国股市吸收了美国的大部分资金,包括居民储蓄,养老金计划,公司营业利润,以及其他高官和富人的资产。这跟国内的楼市包含了地方税收来源,大部分的居民储蓄以及家庭资产。这就产生了美国股市到了不能跌的地步。一旦产生大幅下跌,就会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以及政府高官,富人的资产严重贬值。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们就会用尽各种办法来维持股市的稳定以及上涨。就像此次股市,因为一疫情暴跌之后,美国直接发了几万亿美元出来,资金的洪水抬升股指。股市的长期上涨不但不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反而会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因为股市代表的是实体经济,代表着科技发展的进步,代表着社会创新的能力,以及社会运用资金的效率。值得警惕都得是,美股确实领先了基本面很远值得警惕都得是,美股确实领先了基本面很远。在美国经济还只是刚刚开始重启时,股市就已经接近了疫情前的高位,纳指创出新高。无限宽松解释了市场的预期溢价。但如果经济重启逐渐走向正常化,那么美联储的无限宽松就有可能终结,“看跌期权”价值是不是会消失。如果美联储边际收紧宽松力度,市场重心重回基本面,那么远远领先当下的股市有可能会面临一波回调。市场一直预期经济恢复,但真正修复时,也有可能是预期溢价消失之时。对美联储的举动,想必全球投资者都在高度关注。
近日,一则“阿里被处罚182亿,阿里巴巴反而港股大涨”的消息,引发了广大网友们的热议。那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股票的价格呢?为什么阿里被罚款反而还要涨价呢?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股票的价格涨跌到底是有哪些原因造成的。一.利好消息和公司本身一个股票的上涨,原因非常多,而能够在短期内产生重大影响的,通常都是一些利好的消息,利好的消息有大有小,大的利好消息能够对股票的价格产生大的拉升,小的利好消息能够产生对股票的小拉升,或者不拉升。而一个公司光靠短暂的利好消息肯定是涨的不长久的呀,那想要长久的上涨,那就必须得是公司是一个优质的公司,或者具有潜力的公司,那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去持续的买入,从而导致股价的上涨。二.资金炒作那除了利好消息和公司本身的原因,还有就是资金的炒作也会导致股价的上涨,特别是以短线的投机股票为首,最近的碳中和消息和次新股行情,都是情绪炒作的结果,最厉害的股票“顺控股份”更是达到了十几个连板的成绩,A股开始以来都没多少股票能到这个高度。而这疯狂的上涨并不是因为消息有多大多好,主要是市场炒作情绪的爆发导致的。三.不跌反而涨的阿里巴巴为什么阿里巴巴出了坏事情不跌反而还在涨呢?这是因为在出了被罚的消息后,恐惧的资金纷纷抛售自己的股票跌了之后。还有一群资金经过分析之后认为这个利空影响不大,所以他们认为正是可以在这个低价的时候趁机买进,他们就能够在大涨的时候获利了。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所发表的看法,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哦。
在公布罚款消息的第二天,阿里巴巴股票逆风翻盘,直到中午休盘时,每股涨幅高达7.16%,市值半天就上涨了3383亿港元,总市值更是增加至5.06万亿港元。这就叫失之东隅,得之桑榆,一来一回之间,阿里巴巴不仅没有损失,反倒还因为股票上涨逆风翻盘,赚了更多。阿里巴巴被市场监管部门因垄断罚款182亿元,本来应该称得上是负面新闻,损失也较为大。按理说一个上市企业的负面新闻通常会导致其股票震荡,一路下跌。但是令人稀奇的是,阿里的股票反而逆风翻盘,一路上涨。这一与常理背道相驰的事件背后有何原理呢?这就涉及到各位投资人员的心理预期。小编认为原因主要在一下几点:1、处罚力度适中释放积极市场信号在反垄断处罚中,最严重的处罚并非罚款多少,或者勒令如何整改,而是要求各垄断企业相互拆分,降低聚拢一起的影响力度,给其他平台发展空间。第一例反垄断拆分处罚是美国石油垄断联盟被当时政府下令拆分,之后大大降低美国石油联盟的影响力。就如支付宝举例,阿里巴巴在支付宝布局形成了一个金融闭环,消费者将存钱用余额宝,借钱用花呗借呗,还钱还是用自己的平台,最后还有自己的征信系统。这让市场监管部门根本无从监管,其中如何运营操作,外人不得而知。若是处罚严重,将余额宝花呗借呗等拆分,不让其形成金融闭环,加入其他方进去就能打乱其原有布局,同时还让其资金流向受到遏制,这将大大削弱其影响力。所以相较而言,市场监管对阿里巴巴处以罚款的惩罚其实算得上是仔细斟酌之后的适度惩罚。2、阿里巴巴承诺整改释放利好消息阿里巴巴在被通报处罚后,按照常理而言,是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的,但是阿里巴巴接受整改的态度良好,同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等给予投资市场一个远期利好消息,使得其股票市场负面消息散去。即大部分人相信阿里巴巴未来整改后能够继续维持现在的领先地位,甚至可能在整改后能够获得更加强大的活力,使得在未来的发展商能够更上一层楼。所以在对阿里巴巴未来预期很好的基础上,就会吸引大部分人继续或增加持有阿里股票。此外,阿里巴巴CEO张勇也对罚款做出的解释以及后续规划,也还是让投资者对其信心依旧。张勇认为,被监管部门惩罚的182亿元处罚不会给阿里带来比较重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应对监管指出的错误,阿里巴巴会对未来规划作一些调整,从而减少商户的经营成本,增强商户的信心。而且阿里拥有许多成熟业务,目前也计划将部分成熟业务免费推向市场。对于新项目的支持力度仍然很强,计划用十亿资金来扶持。这也在一定程度提升投资者对阿里巴巴股票的信心。
阿里巴巴港股大涨,导致股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大势情况:如果大盘当天急跌,破位的就更不好,有涨停也不要追在一般情况下,大盘破位下跌对主力和追涨盘的心理影响同样巨大,主力拉高的决心相应减弱,跟风盘也停止追涨,主力在没有接盘的情况下,经常出现第二天无奈立刻出货的现象,因此在大盘破位急跌时最好不要追涨停。而在大盘处于波段上涨时,涨停的机会比较多,总体机会多,追涨停可以胆大一点;在大盘波段弱势时,要特别小心,尽量以ST股为主,因为ST股和大盘反走的可能大些,另外5%的涨幅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抛压。如果大盘在盘整时,趋势不明,这时候主要以个股形态、涨停时间早晚、分时图表现为依据。五、第一个涨停比较好,连续第二个涨停就不要追了 理由就是由于短期内获利盘太大,抛压可能出现。当然这不是一定的,在牛市里的龙头股或者特大利好消息股可以例外。
我个人觉得阿里巴巴的股价之所以会上涨,是因为他被罚款以后已经痛定思痛,靴子已经落地,所以才会上涨。

阿里巴巴被巨罚182亿,“二选一”开始算账了
雷慢说:2020年12月,阿里巴巴因“二选一”事件被立案调查;3个多月调查结束,今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处以182.28亿元罚款,数额之大,中国商业史上罕见。这一金额是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的4%所处罚款。据调查,自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并借助市场力量、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二选一”要求执行,维持、增强自身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定,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行为排除、限制了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竞争,妨碍了商品服务和资源要素自由流通,影响了平台经济创新发展,侵害了平台内商家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在商业领域,”二选一“远不止于此,不久前,雷慢刚解读了《外卖”二选一“第一案宣判》。更早前,也细数商业领域”二选一“种种现象。现贴一篇旧文:《 “二选一”风云 》数年来,“二选一”远远不止电子商务的商家站队那么简单,而是几乎延伸到电商上下游、产业链的所有领域。在其他领域,二选一也时有发生,比如外卖,被裹挟进去的包括商家、物流、用户等。中国互联网界最早的“二选一”是360和腾讯的“3Q”大战,发生于2010年,那一年腾讯给了它10亿用户两个选择:要么装载360软件的,而QQ会停止运行,要么卸载360软件,QQ才能登录。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个二选一公案。几年后,“二选一”在中国经济市场上开始被大规模滥用。01“二选一”被滥用最厉害的是在电子商务领域,商家开始被迫站队。2013年,京东在家电行业发起价格战,要求商家“二选一”选边站。当时主营电器的苏宁指责京东不应该“强行锁定商家后台、强行拉商家参与促销”,并称这种霸权行为——“过去30年闻所未闻”。风水轮流转。两年后的11月,京东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举报阿里巴巴,指责阿里巴巴要求商家:若参加淘宝天猫商城的“双十一”主会场活动,就不能再参加其他平台的会场活动;对于已经和其他平台达成合作意向的,要直接退出,否则将在流量等方面进行制裁或处罚。2017年7月,京东和唯品会发表联合声明,指责天猫让强迫商家站队“二选一”。随后天猫发表声明,嘲讽对手是 “碰瓷式竞争”, 一遇到竞争就拿 “二选一” 来误导公众。顺便还调侃了对手“锁定商家后台、发动商品价格、强制促销”,“打着平台的名义,做着假平台的事”。2019年,“二选一”继续上演,因为天猫要求格兰仕“二选一”,格兰仕将天猫告上了法庭。电商“二选一”的 历史 已有数年。当中最有看头的还是平台和平台之间的相互撕逼的样子,比如当初让电器商家二选一的京东,转身又被天猫来了个二选一。当京东指责天猫不正当竞争时,天猫告诉对手,“二选一”是正常市场行为。正常不正常不知道,反正商家和消费者已经被搞得不正常了。022017年,“二选一”扩散到物流领域,这年6月,顺丰宣布关闭对菜鸟的数据接口,受到菜鸟指责。随后,顺丰声明称是菜鸟率先发难封杀丰巢,为了让顺丰由使用腾讯云切换到阿里云。2018年,二选一延伸到“电子面单”,还是快递物流领域。当年6月,京东拒绝菜鸟电子面单发货。要求商家须使用京东无界电子面单或入驻京东开放平台的快递公司的电子面单,未按规范使用电子面单的商家可能会影响履约效率。当时的电子面单阵营,电子面单之争实际上是“物流数据”之争,平台方拿到这些数据后,就建立起了卖家云和物流云服务体系。今年10月,美国政府公布了一份长达450页的反垄断调查结果报告,指责“亚马逊在美国在线零售市场中,具有显著且持久的市场主导力量,已经对市场上的第三方卖家形成垄断权。”美国政府指责亚马逊垄断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亚马逊在物流和云服务方面也利用平台优势建立起了巨大的壁垒,阻碍它的云服务竞争者和联邦、UPS等物流竞争者进入第三方卖家市场。这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国内物流“二选一”问题的症结。032018年,“二选一”裹挟了“移动支付”,万亿网民被卷入。这年3月,沃尔玛下线支付宝支付功能,只支持微信支付和其他卡支付,当时沃尔玛正是腾讯公开合作的零售集团,接着,京东、腾讯入股的步步高也被曝出旗下门店禁止使用支付宝。随后,作为反击,阿里系的盒马生鲜宣布只能使用支付宝付款。当时正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打得火热的时候。阿里系和腾讯相比,阿里巴巴的社交是短板,腾讯的电商是短板。在支付市场上,2018年支付宝占据53.78%的市场份额,微信支付占据市场 38.87%份额。当时国内流量份额见顶,两家只能抢夺存量市场。线下购物就是当时他们要争夺的场景。线下支付不光是用户之争,也是零售数据之争,线下零售企业最担忧是支付机构从支付接口获取线下零售企业的用户数据资源。不管是什么原因,数亿网民在这巨头打架中,只能“二选一”,被牺牲的,是用户的移动支付体验。后来有店家拒绝现金支付,更是比二选一恶劣得多的行为。二选一是一种典型的不当竞争行为,商家和平台、买家三方本是互惠互利关系,商家或买家却在平台和平台的市场争夺战中,被迫依附一家而排挤另一家,成为市场竞争的打手或棋子。做棋子,我们最在行了。04在外卖领域,商家投诉美团“二选一”的事项充斥网路。去年3月,四川通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对美团外卖在当地负责推广的飞达公司“二选一”行为罚款25万元。同一月,山西长治商家爆料说,美团外卖要求商家关闭其他外卖平台店铺,商家未按照美团要求关闭,配送区域竟被设定在水库里。2018年,据媒体报道称,滴滴外卖开始在无锡运营,当地入驻滴滴外卖的商户收到了美团的警告,若继续做滴滴外卖则会被叫停服务端口。对这种“二选一”的审视,我们仍可以在美国政府对亚马逊反垄断报告上,照见自己的身影。在美国反垄断报告里,反垄断委员评论亚马逊说,它正在利用极大的权力挤压平台上进行销售的第三方商人:“对许多卖家来说,亚马逊是一个‘准国家’,比起在实际法庭上公开审理这些关店情况,卖家更加担心亚马逊‘法庭’的处理,这一情况发生在美国这一主权国家中是非常难以想象的”在企业内部,对商家的“审理”是典型的“裁判”和“运动员”兼做,更多时候,像是一个披着裁判马甲的运动员。05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平台”是企业创新、技术研发的产物,企业有知识产权用它的平台、流量、技术等整个生态的资源独特性,来进行“产权排他”,这种排他是对早期创新、技术投入的一种知识产权保护与自我激励。但保护产权是有上限和边界的,经济学家周其仁在他的《竞争、垄断和管制——“反垄断”政策的背景报告》里说,政府保护产权的原则,是保护产权主体对于其拥有资源的排他性选择权,但以这种排他性权利不妨碍他人行使产权为限。我们回过头去看电商“二选一”的竞争,平台要求卖家排斥另一家平台,用来促销,占领市场,既侵犯了卖家的产权或交易权,也侵犯了买家的产权或交易权,市场上的“二选一”行为,充斥着威逼利诱,要么以足够的资源倾斜、流量扶持、佣金减免诱惑商家战队,要么以排名打压、流量限制等手段威胁商家。对商家来说,多家平台卖货当然是多赢。“利诱”不让商家到其他平台卖货,往往是一种“合同协议”。但“威逼”,更多的是耍流氓,这种“排他性权利”妨碍了商家行使交易权。“垄断”是顶大帽子,雷慢不敢轻易乱用。周其仁教授说,“垄断”可以直白的说就是在一个产品市场上只有一个买家或一个卖家。所以,”二选一“固然可怕,没得选更可怕。

支付宝为什么被罚一百多亿
因为违反《反垄断法》被相关监管部门处罚,被罚金额达到182亿元人民币。

支付宝被罚600个亿怎么回事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实际被罚金额是18万元,而不是600亿元,而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因为违反相关规定也才被处罚182.28亿元。支付宝之所以被罚是因为阿里巴巴集团违反了《反垄断法》里的相关规定,在加上支付宝泄露客户的资料,所以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的垄断行为开展反垄断调查然后做出的处罚。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责任】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拓展资料】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创立的公司。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项业务,另外也从关联公司的业务和服务中取得经营商业生态系统上的支援。业务和关联公司的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创造了史上最大IPO记录,股票代码“BABA”,创始人为马云。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总市值超4万亿,登顶港股成为港股“新股王”。 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 标签:]